安徽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

栏目: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:2023-03-14 浏览量: 411
分享到:

安徽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 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

发布时间:2023-03-14 08:12来源:中国财经报浏览次数:220

为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,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,2022年以来,安徽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财税体制改革和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,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,在全省范围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,通过破基数、促统筹、保重点、提绩效等一系列措施,有效整合财政资金,有力推动了部门工作协同,集中力量办大事机制更加完善,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财政保障。

制度先行保障改革推进

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,是进一步优化财政资源配置、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之举。做好顶层设计,是确保改革顺利实施的第一步。安徽省财政厅按照省委、省政府部署,针对“支出固化、政策分散、钱等项目、撒胡椒面”等一系列预算管理难题,在深入调研总结、广泛学习借鉴的基础上,系统制定了一个总体方案、四个工作指南,形成了“1+4”零基预算改革整体制度方案。

2022年6月,安徽省政府印发《安徽省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方案》,明确从编制2023年预算起,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,正式吹响改革号角。方案提出编制政府年度重点保障事项清单、创新预算编制方式、推进财政资金统筹整合、硬化预算约束、深化配套制度改革、强化组织保障等6个方面19条措施,明确了改革目标和任务。省财政厅配套出台了项目竞争筛选、预算论证、事前公示、绩效评价四个工作指南,通过“竞争筛选选项目、预算论证审项目、事前公示晒项目、绩效评价评项目”,重塑预算编制流程,形成全过程、规范化、模板式的零基预算编制模式。

思想破冰凝聚改革共识

2022年9月4日,安徽省政府举行学习贯彻新发展理念专题研讨会。在研讨会上,安徽省财政厅党组书记、厅长谷剑锋围绕“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,创新编制2023年预算”,全面阐释了实施零基预算改革的背景及要求。省直有关部门、企业家和中介服务机构代表,就财政资金如何优结构、转方式、花好钱、办好事作了专题发言。省领导点评总结、诊断把脉,带领大家就坚持问题导向、跳出条条框框、打破利益藩篱,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实操性的改革建议。与会者以自我革命的精神进行热烈探讨,突破了以往工作的局限性,实现了理论、政策、实践的融合贯通,增强了推进改革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。

随后,各市政府同步以研讨会、专题会等形式,顶格推进改革,凝聚思想共识,以“刀刃”向内、自我革命的勇气,把零基预算改革推向深入。

举措创新确保改革实效

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是对现有财政支出格局的深度调整,是对长期以来“基数+增长”预算编制方法的一次革命性变革。按照改革部署,安徽坚持“破基数、促统筹、保重点、提绩效”,所有预算支出以零为基点编制,以“一个压减、两个清理、三个统筹、四个结合”为抓手,深化预算编制流程再造,更加科学、精准、有效安排预算资金。

“一个压减”,即坚持过紧日子,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。把艰苦奋斗、勤俭节约作为预算编制的基本方针,从严从紧控制一般性支出,建立健全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。针对办公、差旅、会议、培训、资产配置、展会招商、信息化建设等易发生浪费行为的领域,提出12条控制压减行政开支具体措施,压减非重点、非刚性支出8.9亿元。各市县也采取多种措施,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,腾出更多资金加强重点领域投入。

“两个清理”,即全面清理现行支出政策、全面清理现有预算项目,取消支出基数,彻底打破支出固化格局。资金固化的背后是政策和项目的固化。改革启动后,省财政厅即对省级现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出政策进行全面清理,对已到期、目标已完成的政策全部清理退出;对未定期限的政策,逐项明确期限,执行已超3年的,原则上清理退出;对尚未到期的政策,综合实施绩效、市场预期、事权责任以及各领域重点任务等,分类逐项予以退出、保留、整合、强化。同时,根据政策清理情况,同步对预算部门主管的项目支出进行清理,省级147个预算部门项目数较上年减少482个,下降18.1%,平均每个部门减少3.3个项目。各地同步开展清理存量支出政策和项目,打开了预算安排的新局面。

“三个统筹”,即收入端统筹资金、编制端统筹绩效、支出端统筹使用,聚财力、强约束、提效能。收入坚持“一个笼子”,加强上级资金和本级资金、预算资金和债券资金、财政拨款和部门自有资金等多渠道统筹,2023年,纳入省级年初部门预算盘子的中央资金、一般债券资金、财政专户资金、单位自有资金、上年结转资金共计689亿元,占部门预算资金总量的65%,有效增加了资金供给。编制过程中,坚持预算和绩效一体化,将财政重点绩效评价结果与2023年预算安排挂钩,统筹压减项目预算8.8亿元,清理收回资金近1亿元,健全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安排机制。同时,借助第三方专业力量,选取12个信息化建设、场馆建设及运营等审核难度较大的项目开展预算评审论证,审减资金2.5亿元,审减率28.8%,提高预算安排的科学性、精准性。在资金使用上,突破传统分配使用模式,建立重点领域统筹资金使用工作专班机制,大力推进政策跨部门统筹、资金跨部门整合、工作跨部门协同。2023年,将科技攻坚、新兴产业发展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、数字安徽建设、创业安徽行动等10个领域分散的资金,统筹整合设立10个专项,由原来110个部门分散实施改为10个部门牵头实施,有效避免部门“各自为政”、资金“撒芝麻盐”等问题。

“四个结合”,即一般和重点相结合、政府和市场相结合、省级和市县相结合、当前和长远相结合,不断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。一般和重点相结合,就是在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,合理保障日常运转所需的同时,区分轻重缓急,集中财力办大事。2023年,聚焦基本公共服务和民生补短板、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、科技创新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,按照“党委政府定任务、部门谋项目、财政筹资金”模式,编制公共服务、产业发展、重点建设项目3类95项756亿元的政府年度重点保障事项清单,优先保障中央及省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。政府与市场相结合,就是坚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更好结合,减少无偿补助、直接补助等传统、低效的资金使用方式,采取“基金+资金”、财政贴息、PPP等方式,撬动更多市场资金参与高质量发展。省级与市县相结合,就是合理划分事权和支出责任,对跨级次、跨区域的重大战略任务,实行省、市、县分级共担。当前与长远相结合,就是兼顾发展需要与财力可能,尽力而为、量力而行,加强财政资金投入与效益产出定量分析,健全跨年滚动安排机制,增强财政可持续性。

零基预算改革,为安徽财政预算管理带来了深刻变化。主要体现在:一是转变了部门理财观念。“实施零基预算已经不是一道选择题,而是必须答好的必答题”的共识已然形成,各部门由以往的“护盘子、争资金”向“谋项目、讲绩效”转变,同时打破部门壁垒,项目好中选优、资金统筹配置,更好地促进了财政资金与各领域事业发展的有效匹配。二是强化了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。实施零基预算后,预算安排更加聚焦党委、政府决策部署,该保必保、应省尽省、突出重点、讲求绩效,严格落实了厉行节约、过紧日子要求,增强了预算约束力。三是实现了集中财力办大事。通过零基预算改革,重塑财政资源配置方式,财政政策、资金、项目由“单打独斗”向“统筹整合”转变,增强了服务保障中央及省重大决策部署的政策合力、资金合力、工作合力。

下一步,安徽财政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有关“健全现代预算制度”部署,进一步巩固提升零基预算改革成效,探索构建集中财力办大事长效机制,在加强财政资源统筹、健全预算支出标准体系、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等方面久久为功,努力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、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财政支撑。